在专业的学术网站“知网”上检索“席”时,翻到30多页时,也只能检索到7篇相关文章。其间出现最多的是“席勒”。这使笔者极为迷惑,难道对西学的引进、研究在当代仍然是显学?即使是在这7篇文章中,只有3篇是纯粹从“器物”的角度对席作研究的。由此也可看出席在当今学术界的“寂寞沙洲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席似乎离我们也越来越远了。对于今日绝大多数的人们来说,席的概念与凉席的概念是可以划等号的,更遑论“筵席”“主席”“席不正不食”“席地而坐”的原初意义了。
另一问题是席在当代社会的研究意义究竟为哪般?是书斋中寻根究底的历史追踪,还是一群文艺青年怀旧情绪的集体爆发?如前所述,在学院内对席的研究遭遇冷落的前提下,怀旧情绪能否拯救席?以笔者愚见,席的研究在学院内受冷落的情形还会持续,原因如下:1,实物少,成果小。有宋之后,国人已习惯垂足而坐,席便逐渐退出了家具领域,而宋之前的实物,更难保存到现在;2,席的材料、花纹变化不大,无探究深度。由此说来,席在市场中的复兴则似乎有其可能:中式家具热持续,随着市场深度、广度的拓展,必定会关联到席,还有一般“文艺青年”的摇旗呐喊,更是为这种复兴助力不少。
文章来源:界鲁班园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家具头条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