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头条|明式家具的艺术命运

来源: 机械猫    发布时间 2025-04-28 点赞量:0    阅读量: 1046

 明式家具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产生的艺术,然而其最先受到广泛重视,却是在近现代的西方世界。
 
  我们不禁感叹艺术的伟大,可以跨越文化、国界和种族,拨响人心的大同。

 

 

  大概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缘故,也大概由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工匠地位不高的缘故,明式家具在中国人眼中,似乎从来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无论是士大夫阶层、知识阶层还是普通民众,似乎都觉得家具只是家用之具,它们虽然比柴米油盐贵重了很多,但也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千百年来,中国人都沉浸在琴棋书画的艺术斑斓中,而对明式家具的美置若罔闻。
 
  然而,这真的是因为中国人目不识珠,缺乏审美能力吗?如果中国人是缺乏审美能力的,我们又如何能够创造出伟大的明式家具的辉煌?难道中国人审美能力缺失,以致于欣赏不了自己创造出来的美?世上当然没有这样的逻辑。

 \

  事实其实只有两个。一是对于古代中国人而言,现在的所谓明式家具的艺术之美,只不过是普通的生活而已,还构不成诗意的层面和宗教的灵氛。随便摊开一幅古画,翻开一本宋明时期的艺术文献和明清小品,只见中国古人用图文记载下了他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然而,明式家具在其中身影寥寥,与书法、诗歌、绘画相比,乃至于与建筑、音乐、瓷器相比,明式家具只不过是普通的家用器物,还构不成中国人对其进行详细的记载、解说和欣赏——我们的生活本来如此,所以又何足道哉?
 
  第二个事实是,近现代的中国,举国上下深处内忧外患,国门骤然打开,我们的文化和民众生活,对于新的世界的新的逻辑,都是完全的猝不及防。百余年来,中国人无论国内如何风云激荡,我们其实一直在探索和寻找的,就是如何能够友善而又不吃亏地与西方世界相处的问题。回看近现代史,那是中国人最茫然无措和动荡不安的岁月,我们一直在努力改造自己,以图在新的世界里保存和传承中国的优秀文明。在这样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中,对明式家具的发现、收藏和传播由西方人捷足先登,其实根本就是一件不足为奇的事情。
 

 \

 
  后来,大家王世襄集40余年精力苦心搜求,终于写作出一系列明式家具著作,无论图像的结构分析还是文字的详细描述都称得上世界之最,有力填补了中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王世襄先生对于明式家具由于种种原因而遭受到的流失和破坏痛心疾首,更曾数度呼吁政府和民众的重视和抢救(详见其《呼吁抢救古代家具》一文)。
 
  艺术无国界,我们不应以狭隘的眼光来看待明式家具的艺术命运。西方学者和藏家们重视明式家具,是明式家具之幸,而且艺术拨响人心之大同本也是艺术品之本质上的出发点。  
 
  审视明式家具的艺术命运,应该引起我们反思和重视的,或许更是当前中国人的文化自信、生活追求和艺术再创造的能力。
 
  因为艺术虽言无国界,但艺术品和艺术家,都是有其国籍的。

文章来源:鲁班园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家具头条立场。


喜欢请点赞
提示信息
机械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