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头条|家具零售为何总是货不对板?这次店主又要赔偿三倍

来源: 机械猫    发布时间 2025-04-29 点赞量:0    阅读量: 947

来源:佛山日报、家具销售商


高档家具货不对板 店家被判赔原价三倍

花重本购买菠萝格家具,收货却变成便宜的番龙眼家具。顺德的黄先生将该家具店及店主告上法庭,一审获三倍赔偿。5月19日,佛山中院通报,家具店方不服上诉,但最终维持原判。



去年,黄先生在乐从某家具店购买了6套菠萝格木家具,共10.6万元。双方签订了定货合同,店家在合同上除写明黄先生订购菠萝格木家具一批外,还清楚注明“保证以上货品全是菠萝格木材质”字眼。收货后黄先生不放心,便委托了广州鱼珠木材检测有限公司对家具材质进行检验。没想到,他收到的6套家具木材材质均为番龙眼,就是俗称的“小菠萝格”。


番龙眼和菠萝格虽纹理相似,但在材质的气干密度和稳定性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因此价格相差甚远。感觉被骗的黄先生找到了顺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但在调解过程中店主冯某却“耍赖”,当着市监局工作人员的面把定货合同单原件撕毁。黄先生一怒之下把该家具店及冯某告上了顺德法院。


一审法院认为,双方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所售家具为菠萝格木,店家以价廉的番龙眼木冒充,在提供商品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原告黄先生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被告冯某及家具店退回家具款,最终判令家具店承担法律规定的三倍购买商品价款赔偿责任,共30万余元,而冯某则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一审判决后,冯某不服向佛山中院提起上诉。佛山中院认为,以低价材质的家具冒充高价材质的家具进行销售,显然属于欺诈行为。最终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同时,法官也提醒广大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要妥善收集并保管好相关证据,包括向经营者索取购物小票或者发票等。而在大额消费中,则应在合同或消费凭证中注明所购物品种类、型号及材质等。


图片

(图文无关)

买了房子开始装潢,消费者都要定制一些家居产品,比如木门、橱柜、衣柜等,但一些消费者在交付了定金或者部分订货款后,却遭遇一些无良商家的欺骗,引发了消费者不满。

投诉一:品牌被“调包”,定金还不能全额退还

在市消协举办的“3·15”咨询活动现场,家住孔雀城的消费者陈先生投诉称,去年12月19日,在一次大型建材砍价会现场,定制了6樘“万家园”实木门和3樘门幅线,现场预交了1000元定金。

今年春节过后,陈先生到亿都建材城的“万家园”木门订货,商家称只能定做“东派”实木复合门。陈先生询问“东派”实木复合门是否为“万家园”木门旗下的系列产品,商家称不是。陈先生表示不做了,要求商家退还定金。商家说,当时他们参加建材砍价会是交了费用的,要退不能全部退,只能退850元。陈先生不同意,遂向市消协进行了投诉。

市消协接到投诉后,与商家进行了协调沟通。市消协认为,根据《消法》的相关规定,商家无法为消费者定制约定的木门,是商家违约在先,理应承担民事责任,退还消费者定金。经协调,商家最终退还了陈先生1000元定金。

投诉二:厂家授权已被取消,还在忽悠消费者

消费者胡女士前不久向市消协投诉反映,去年3月份,她选定了金桥装饰城一家橱柜专卖店来给她的新家定制橱柜,签订了《整体橱柜购销合同》,合同总价为53000元。在签订合同后,胡女士支付给商家43000元货款。

在胡女士提供的《整体橱柜购销合同》上,记者看到乙方为“某橱柜镇江店”,但在“合同标的”一栏中,只是标明“橱柜一套,浴室柜4套,鞋柜1套”,并没有注明橱柜的品牌。

胡女士说,2015年底,商家安装好了之后,发现问题比较多。胡女士不禁对产品的来源产生了怀疑,于是要求商家提供生产单单号,商家却一直不能提供。胡女士又和该品牌橱柜的官网服务人员取得联系,得知在镇江地区只在扬中有一家该品牌橱柜授权门店,该品牌橱柜镇江门店已经于2014年结束了合作。

胡女士说,尽管商家的服务态度尚可,但其销售的产品品牌是假冒,且产品质量较差,以次品冒充正规品牌产品,严重影响了装潢质量。要求商家按照《消法》相关规定,给予3倍赔偿。市消协有关人士分析说,如果该品牌橱柜镇江专卖店出售的橱柜不是该品牌的,商家应该要特别提醒,如果没有特别提醒,就可能存在欺诈嫌疑。该人士表示,商家在与消费者签订购销合同时,没有在合同上写出橱柜的品牌,存在告知不明确的问题。而顾客在购买时,没有详细询问,签订合同时没有注意,也是存在疏忽的。

提醒:合同内容要一一过目,明确标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家居市场之所以会存在这种现象,首先是部分家居产品的经销商为谋取利益丢失诚信。例如,在定制家居产品市场上,粗制滥造、偷梁换柱、货不对板的情况普遍存在,因为交易金额相对较大,且担忧延期交货或者货品已经安装好了等因素,消费者一般“左右为难”。这就使得部分品牌经销商得以以定制家居产品工序复杂为由,擅自改变家具品牌、规格或者用料,欺骗消费者。

其次,消费者缺乏家居产品的消费知识,处于弱势地位,维权难。对于定制家居产品的用料、工艺等消费者不易鉴别,有些消费者即使对产品质量产生怀疑,最终也会因为较繁琐的鉴定程序和较高的鉴定费用而放弃维权。

市消协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家居产品销售缺乏监管,类似于欺诈等行为屡见不鲜,像陈先生和胡女士的遭遇并不是个案。市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在定制家居产品时,一定要听清楚商家的介绍,针对售后质量问题要特别询问,不可含糊;要与商家签订正式购买合同,合同内容要一一过目,对送货时间、材质、品牌等关键问题要明确标注;要保管好定金收据、合同、送货单等消费凭证,一旦权益受到侵犯,应及时拨打市工商局12315投诉电话进行投诉。


喜欢请点赞
提示信息
机械猫